产品详情

    澳洲宝石鲈(宝石斑)

    发布时间:2024-08-06

    澳洲宝石鲈(宝石斑)
    宝石鲈(Scortum Barcoo),又称宝石斑、佳帝鱼,为澳大利亚一种重要的经济淡水鱼类,肉美味鲜,无肌间刺,含肉率高,且营养丰富。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1998)的研究报道,宝石鲈鱼体含肉率为58.3%,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8.9%;与200多种海产品相比,其体内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2483毫克/100克肌肉,是海水鱼含量的2倍,大西洋鲑的3倍,超过鸡肉和牛肉含量的100倍。我们知道,不饱和脂肪酸是保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质,ω-3不饱和脂肪酸不但能够促进儿童脑细胞生长,智力发育,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智力障碍、记忆力低下、免疫力下降等**。此外,ω-3不饱和脂肪酸还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脂,减少血栓产生,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的功能。研究证明:ω-3不饱和脂肪酸是使人类既长寿更能生活得健康快乐的营养物质。因此宝石鲈与银鲈(Silver Perch)、虫纹雪鲈(Murray Cod)、线纹尖塘鳢(Sleepy Cod)被列为澳大利亚四大餐桌鱼类,并且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

    宝石鲈的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澳大利亚水产同行在取得该鱼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继而开展商品化养殖。我国于2001年引进宝石鲈苗种进行养殖并获得成功,商品鱼在国内市场受到极大欢迎,并且价格不扉,一时间掀起了宝石鲈的养殖热潮。2004年宝石鲈苗种人工繁殖在我国也取得突破,随之宝石鲈的养殖面积逐步扩大,目前已成为养殖热点品种之一。




    三 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成鱼养殖通常采用池塘饲养。精养池塘应向阳,塘基牢固,排灌方便,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0m。水质有一定肥度(透明度宜40cm左右)。每口池塘应配备增氧机。放种前对池塘进行清整,包括清塘底淤泥,加固塘基。进新水后带水清塘,方法与育苗池塘的清塘方法相同。

    2、鱼种及放养密度

    放养的鱼种必须规格整齐,个体体长≥5cm为宜;苗种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无伤、无病、无畸形。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饲养方式、产量指标和管理技术水平而定。一般以单养为主,放养密度以1500尾/亩 ~ 2000尾/亩为宜。

    3、 日常管理

    池塘饲养食用鱼的投饵管理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饲料主要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范围32% ~ 38%。

    ------投饲分上、下午2次进行,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 ~ 5%;阴雨天气或气压低时可酌情减少投料量。

    ------定期测定鱼的体长、体重,根据鱼体生长情况调整投饵量。

    日常管理:

    ------每天清晨坚持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情况,发现浮头或鱼病应及时处理。

    ------每天清晨及午后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 h ~ 3 h,气压低时延长开机1 h ~ 2 h 。

    ------每15 ~ 20天注水一次,使池水保持在1.5m以上,同时施放少量复合微生物制剂(EM液)帮助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

    ------当池水pH值在7以下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调高pH值,每次用量为为15 kg ~ 200kg / 亩。

    ------每亩应配套放养白鲢30尾 ~ 40尾,鳙鱼40尾 ~ 60尾,以控制浮游生物过度繁殖而影响水质。

    4、养殖实例

    中山市神弯镇一养殖场1年2造饲养宝石鲈成鱼取得很好成绩:用5口塘,1口2000 m2,其余4口各为4000 m2,每667 m2放规格为4 cm鱼种2200尾,混养30尾鲢、40尾鳙、罗虾1000只。头批于2007年5月放种,用含35%粗蛋白的人工配合浮性颗粒饲料每d喂食3~5次,及时分规格分塘。于当年10~11月收捕,平均规格650g,成活率99.0%,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287kg;尾批于2007年9月放种,2008年5~7月收捕,平均规格750g,成活率98.5%,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478kg。主要成功经验:① 每天多次喂足饲料,让鱼充分生长;② 有多口塘分规格分塘,避免自相残食,大大提高成活率。

    四、防寒越冬

    宝石鲈耐寒力不很强,在两广地区池塘水深不足2m以上者,须要保温越冬较为安全。方法是在池塘搭盖简易的罗非鱼式大棚,用尼龙膜遮盖,鱼种或亲鱼应在大冷前20d过塘越冬,鱼种**用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预防水霉病发生。

    五、 主要**及其防治

    根据调查结果,宝石鲈抗病力比较强,目前发生的病害尚不多。但若饲养条件不良或管理不善(如水体老化,残饵过多,密度过大等),会导致鱼的抵抗力下降,也会发生**。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如下几种**。

    1、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菌。症状: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和鱼种、亲鱼越冬期。予防方法:① 鱼苗过筛或鱼种、亲鱼过塘时操作小心

    防治方法:① 全池泼洒含氯制剂如二氧化氯0.3ppm,或鱼菌清(珠江水产研究所产品),每d1次,连用3d;② 内服药物如鱼必康(珠江水产研究所产品)拌料投喂,连服数d。

    2、 溃疡病:病原体为细菌。症状:鱼的体表出现多个像小钱币大小的近圆形红斑。该处鳞片往往脱落,呈现轻微肿胀,严重时病鱼离群独游。鱼种和成鱼均有发病。往往饲养密度大,水质不良的状况下易发病,夏、秋季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① 定时更换部分新水,保持水质良好。夏、秋季定期用漂**1ppm或鱼菌清全池消毒。② 对病鱼的病灶部位涂擦抗菌素软膏或红药水。③ 土**拌饲料投喂,连喂1周左右。

    3、肠炎病:病原体为细菌。症状:病鱼**外突且红肿,有些鳍条基部发红,解剖可见肠壁充血,肠内充满黄色积液。严重者腹腔也有积液。鱼种发病率较高。病鱼游动缓慢,不吃食,体瘦。

    防治方法:① 更换新水,保持水质良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② 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③ 用漂**或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消毒,或以1ppm漂**液或20~30ppm生石灰液全池泼洒消毒。④ 用珠江水产研究所生产的鱼疾灵系列或鱼必康拌饲料投喂,连喂7~10 d。

    分享:

    【扫码关注我们】

    Top